二是加强党风廉政约谈。
新能源总装机占全省装机的26.8%,年发电量将达到778亿度,占江苏全年用电量的9.5%。新能源装机也在江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3276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24%。2005年高温季,省电力公司每天下达省内各市有序用电指标,指导各市按计划限电,部分钢铁厂间歇性断电。用电量,是一个地区经济的晴雨表,用电量呈现增长趋势,也意味着制造业全产业链正在持续回暖。12月13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出台《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再提升十项举措》,在省级重点园区内,将配电网提前延伸建设至待开发用电地块红线外,无需再进行配套工程建设,打造省级重点园区开门接电服务。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工业1-11月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0.25%,年内首次转正。
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二,这也赋予了江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江苏的光伏产业链条长、品种全、覆盖面广,产品更向着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江苏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风电规模将达到2500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2100万千瓦。右图代表在碳中和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比例高于煤电发电市场比例,可再生能源占比变大,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略低于煤电发电价格。
图为传统情景与碳中和情景下电力市场交易价格的对比。另一方面,碳中和政策会引致能源技术进步更偏向于清洁能源技术,从而推动清洁技术的更快发展,由此带来清洁能源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推动清洁能源价格下降,从而增大清洁能源的价格竞争优势。由此,为实现上述两方面的政策效果,国家可以考虑将当前对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的不可持续补贴前移至前段清洁能源的研发投入,以实现激励相容的输配电价核算。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实质就是碳市场控排行业中企业排放的外部性定价,提高了企业的能源使用成本(尤其是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成本),加之我国从碳排放达峰到碳中和之间的时间窗口较窄,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碳排放成本更加高昂。
当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还存在电网配套建设不足严重影响送出能力、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性较大、各利益博弈方矛盾影响可再生能源消纳等诸多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碳中和目标会推动技术进步偏向可再生能源,使得可再生能源的边际产出增加成本降低,进而使得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低于电力市场的均衡交易价格,从价格角度,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
在碳排放存在约束的目标下,电力市场将与碳市场高度关联,传统煤电企业的电力成本将逐步高企,而清洁能源将具有比较优势,由此也进一步需要两个市场协调发展。而在美国,拜登在其《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正义计划》中,拟确保美国在2035年前实现无碳发电,在2050年前达到碳净零排放,实现100%清洁能源消费。根据统计,中国碳排放已经达到约100亿吨/年,当前碳排放量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以上。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年11期,作者刘自敏、张娅、申颢供职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碳减排就是要不断优化能耗结构,以低排放能源替代高排放能源。同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需要能源支撑,能源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将导致碳排放增加,目前我国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占85%。我们需要改变目前以化石能源燃烧为主的发电结构,提升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占比,一些模型和情景研究表明,2050年左右中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80%左右。因此未来碳排放量需要比目前大量减少才能实现碳中和,这将是未来我国在国际社会责任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
在碳价设计与电价设计之间进行权衡,而这其中输配电价的设计将起到关键枢纽作用。目前中国仍以燃煤发电作为主要发电方式,电力行业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行业。
假设企业在生产时使用两种能源,即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此时过高的成本就会给企业以改进与开发清洁技术的激励,企业的技术进步偏向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非清洁能源的使用。
一方面,碳中和政策增加了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在更紧密的碳排放目标约束下,必然推高化石能源电力价格,使得清洁能源价格在即使不下降的情况下也很具有竞争优势。在没有碳排放权约束与强制减排约束的情况下,企业偏向使用非清洁能源,因为此时企业不必为较高的碳排放量负担任何直接成本。基于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背景,在经济发展与更高的碳排放双重约束下,能源使用量不能下降,而碳排放量不能增加太多,这必然要求清洁能源承担更大的责任,而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能源的清洁技术偏向,这必然导致将更多的研发投入投放至清洁能源,在电力市场中对于高比例清洁能源的更合理消纳,以及碳市场中发电企业碳价格的进一步提高。但在全国统一碳市场与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是一个明确的方向。其次,全国统一碳市场与碳中和目标为电力总量中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存在碳排放权交易时,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即使企业使用非清洁能源进行生产也会大幅度提高成本。
故全国碳市场的建立与碳中和推动了企业的能源清洁技术进步偏向,进而使得地区乃至全国技术进步都偏向清洁能源的使用。2016年4月,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向全世界做出了自愿减排承诺,随后我国于2017年12月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的建设。
机遇:能源的清洁技术技术进步偏向为电价改革提供了空间因此可以看到,在碳中和政策下,能源的清洁技术进步偏向为我国的电价改革以及激励型输配电价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碳中和政策及其引致的能源清洁技术进步偏向推动了清洁能源的价格下降,为电价与输配电价改革提供了空间。左图代表在传统情景下,煤电发电比例较大。
挑战:全国碳市场及碳中和对发电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碳减排政策处于深化过程中。2020年11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紧锣密鼓地部署在发电行业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交易运行。
当前最有代表性的理论由Acemoglu(2002、2003a、2003b、2012)提出,他夯实了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明确了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要素增进的定义。由此,国外的强化能源减排政策将对我国造成更大的碳减排压力,尤其是对碳排放大户传统煤电行业产生巨大影响。2020年9月,欧盟再次加大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原有的40%提升至55%,实现措施包括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等。下面以企业为例来说明偏向型技术进步引致节能减排的路径。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故可以明确地看到,全国统一碳市场及碳中和对发电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后的电力行业碳减排部署将会进一步加强。
机遇:全国碳市场及碳中和进一步推动了能源的清洁技术进步偏向随着全国范围碳市场的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也在逐步完善。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和碳汇相等,根据估计,要实现碳中和,要求最终碳排放量低至15亿吨左右
湖南衡阳祁东县:在全县范围内将分线路、分批次进行轮流拉闸限电12月9日,湖南衡阳祁东县召开有序用电紧急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从即日起,祁东县启动有序用电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将分线路、分批次进行轮流拉闸限电,最大限度保障用电供电工作有序运行。浙江:还考虑了目前浙江省能源双控和减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浙江关于有序用电的倡议除了考虑到电力供应不足外,还考虑了目前浙江省能源双控和减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绿色发展的要求。
为积极应对今冬明春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有序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祁东县启动有序用电措施,国网祁东县供电公司将根据用电负荷程度,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线路实行拉闸限电。供电局工作人员介绍,实行有序用电,与气温突降、用电量突增有关,用电量预留指标也超了。从各地的表述来看,除了电力供需形势严峻外,环保要求也被考虑在内。覆冰最厚的线路为国网九江供电公司管辖的110千伏妙庐线覆冰1.4毫米。
据悉,因天气骤降且大唐华银电力耒阳分公司2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湘南地区电力下网能力不足,电力保供形势严峻。未来,我国还将有更多的间接性、不稳定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如果要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那配套的调峰电源以及储能设施也必须跟上建设步伐。
而各类工商企业要服从调度,科学安排生产,尽量安排在用电高峰时段外生产,主动错峰利用周末、夜间生产,做到避峰用电,减少生产外用电。据《浙江省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浙江将建立能源双控倒逼转型升级体系。
据了解,此次寒潮来袭,部分地段出现覆冰现象。完成十三五能源双控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全省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7%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年均增长2.3%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5%以上、控制在1.31亿吨以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